欢迎访问欢迎访问齐齐哈尔市档案馆(市委史志研究室)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首   页 政务信息 资讯中心 服务大厅 卜奎记忆 档案文化 在线学习 公众互动

卜奎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卜奎记忆
    史料公布
果氏故居——满汉文化融合的缩影
        四合院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自满族先世女真人于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迁都燕京,后满族建立大清,加速了满汉文化的融合,北京的四合院就是这样文化的活化石。齐齐哈尔自清代制如京师,街巷名为胡同,并按八旗制地面形成了具有黑龙江地方特色的北方四合院群落。果氏故居就是一处典型的四合院民居。 坐落在今建华区北关东二道街的果氏故居又称大夫第,是一座始建于清代的四合院建筑群落,现存5栋建筑,正房两栋,厢房3栋,均为砖瓦结构。建筑面积376平方米,居民10户。果氏故居由五世果晋功等人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建造,后经十一世果松禄翻建、扩建。院落的气派和精致渗透在每一处细节。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镂刻精美细腻,图案错落有致,翘角飞檐,廊柱雄浑,盘龙、花篮等镇宅饰物雕刻考究。2002年,果氏家族故居被市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果氏故居代表了齐齐哈尔四合院的建筑特色是满汉文化融合的缩影。 据《果氏宗谱》记载,果家祖籍山东蓬莱,世守耕读,兼习武备。清天聪七年,其先人率族人驱军船航海,抵辽东尼稚满山寨,投奔满清。皇太极赐军队为天佑军。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果家率水军随萨布素北征罗刹,同沙俄激战,收服雅克萨。雅克萨之战胜利后,萨布素为黑龙江将军。果家从征人员随萨布素移驻齐齐哈尔,兴建果氏宅府,康熙皇帝亲赐大夫第,成为卜奎官宦家族名宅。 原来果家大院占地6000多平方米,整个宅院除一个完整的四合院外,临街还有6间朝东的柜房和一座大门房。从南到北依次为天宝号、天宝当和大夫第,蓝底金字的牌匾,十分壮观。 整个院落在整齐之中富于变化,于简朴之中尽显幽雅。房屋之间曾有花墙,月亮门、柜房、库房、车房与住房隔离,烘托出严分内外,层次井然的家庭氛围,同时也不难感受到上下有序、长幼有别的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庭院内地铺青砖,种植花草树木。隔扇门的两侧有光绪老师翁同酥给果松禄的题联:当官思于物有济,凡事求其心所安。院内及房间还有世有令德、德流去思、法思马后、乔荫梓荣、善与人同、宁静致远等几块牌匾。独立于宅院之外,果家在齐齐哈尔北城门处果家胡同,还有一处祭祀祖先的大型祠堂,由果氏族长主持,20世纪30年代,果家一次祭祀就有百余人。 果家人才辈出,乾隆年间出了果德兴。嘉庆元年果德兴升任墨尔根汉军佐领,后调任齐齐哈尔水师营四品官。果德兴精通满汉文学,善绘画,好歌咏,声明远扬,且礼贤下士,但见通文墨者,礼之惟恐失,曾任齐齐哈尔第一任官学学长。 在果氏中,以作战勇猛、战功卓著的果松山为全族的骄傲,不仅皇帝亲赏黄马褂,赐御用象牙虎佩刀,而且果松山之名也是御口亲赐。他在新疆平叛中,立下卓著战功,最终官至京旗副都统。 之后还有武可杀敌、文能化民的呼兰城镶黄旗佐领果盛寿,还有在户部供职20余年,历掌浙江、湖广、江南三司印的果禧晟直至清末商人果考亭,开天宝当和杂货铺,富甲卜奎。 果家大院后因战乱,御题大夫第匾和许多书画诗稿散失,现尚有《卫善堂果氏族谱》存于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宗谱》分立六房,即长房、二房、三房、四房、五房和六房。其中长房两卷、二房三卷、三房一卷、四房一卷、五房三卷、六房无卷。《果氏宗谱》始立于明代,以后又三次续修,最后一次修谱成于民国十三年,由黑龙江省会信义石印局刊印。 由于历史的变迁,齐齐哈尔的四合院已所剩无几四合院,留下了一个家庭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发展的痕迹。天宝当曾是齐齐哈尔一个,人尽皆知的地名和地理坐标。齐齐哈尔老北关人都知道天宝当。 顺着四合院走过的脚步,我们回忆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和悄然逝去的印迹。在城市的记忆中寻找满汉文化融合的缩影。
清末齐齐哈尔自办第一条齐——昂轻便铁路
        修建齐昂轻便铁路的缘起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开始加紧瓜分中国。沙皇俄国早已垂涎我国东北,以“相互援助”、“共同防日”为名,用威胁和利用的手段,于1896年6月3日与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掠夺了在中国修建中东铁路的修建权和经营权。1895年8月沙皇俄国非法进入我国勘察线路,1897年开工,由于受义和团运动的冲击一度停工,1903年7月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后,齐齐哈尔站设在了昂昂溪,距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有29公里之遥,黑龙江省五司八旗的军政官员和商界,深感交通不便,当时全国正在兴起收回矿权、路权的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也正纷纷承办地方铁路。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黑龙江省巡抚程德全为“便捷省城交通及省属旗民之生计”起见,奏请清朝政府批准,修建自省城齐齐哈尔至昂昂溪的轻便铁路,创建黑龙江省齐昂铁路公司,程德全自任总办官筹和商民集资白银32万两,修建齐昂轻便铁路。 1902年1月齐昂铁路开工建设,原订1903年完工,因施工缓慢和水患,1909年9月末建成通车。由省城开始设齐齐哈尔、五福马、昂昂溪三站。终点昂昂溪站因中东铁路当局阻止进入其用地,昂昂溪站实际设于昂昂溪东1公里的红旗营子屯。后经中东铁路当局允许,于1914年延伸1公里,才到达中东铁路齐齐哈尔站(昂昂溪)。齐昂轻便铁路至此全线竣工全长29公里。齐昂铁路开始官办也称官督民办,称为“齐昂铁路公司”,后由于经营问题改为完全商办性质改称“齐昂轻便铁路公司”,1918年又因管理不当又改为官办。黑龙江省督军兼省长鲍贵卿派龙江县知事锺毓兼任齐昂铁路公司总办,又改为“齐昂铁路公司”。 1931年日本侵占齐齐哈尔后至1936年,洮昂铁路、齐克铁路、昂齐线和连接中东铁路的榆树屯至昂昂溪支线,相继建成通车,齐昂铁路营业下降已无存在的必要,被日伪当局以伪币13万元买下,齐昂铁路于1936年9月末停止营业,同年10月齐昂铁路公司撤销,之后拆除了齐昂轻便铁路。 齐昂铁路的主要设备和设施配置齐全。轨路正线29公里,站线2.88公里。车站三处,齐齐哈尔站、五福马站、昂昂溪站(红旗营子屯)。齐齐哈尔、五福马各有水塔一座、齐齐哈尔有简易机车库一处、转盘2处、机车修理厂1处。齐齐哈尔火车站东约100米有齐昂铁路公司房舍一处、西北二层楼房为齐昂轻便铁路“铁路肆习社”,培养铁路管理和筑路办事人员。由通车到1915年有德国造45马力机车2台,俄国产60马力机车1台,客车11辆(其中餐车1辆、二等客车3辆、三等客车6辆),货车21辆。在1936年已有机车4辆,货车32辆。 齐昂铁路的地理位置和相邻关系 1、齐齐哈尔开商埠和齐昂铁路 清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12月22日,中日全权大臣订立《东三省事宜条约》即《附约》。清政府承认俄国让与日本在南满的各项权利。开奉天之凤凰城、长春、吉林、哈尔滨、黑龙江、齐齐哈尔、海拉尔、瑷珲、满洲里等16处为商埠。1906年10月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勘择省城西南五里许之船套子、弯腰冈一带辟为商埠。后因华洋商人以船套子开商埠偏远不便而不愿前去。于是黑龙江巡抚周树模又重新改划商埠区域,指定以齐昂铁路经过路线为界,以路南全做商埠。1907年省城齐齐哈尔在城南开辟商埠,街市始见繁华。京津一些**开始在此杂居谋生,后在城南指定处所建妓房以便管理名曰“永安里”(现中环商厦范围),西临永安街。永安街南段命为商埠路,一九四九年后曾有商埠路邮局,商埠路小学、商埠路粮店等。 齐齐哈尔历史上曾以水上运输为主,西南五里船套子曾是码头,驻有水师营战船,龙沙公园址曾为“广积仓”。基于方便水陆联运,齐昂铁路起点起于船套子附近,而没有起于省城南门(现解放门),所以现龙沙公园3号门向西仍有齐昂铁路路基。 齐齐哈尔开商埠的划定区域以齐昂铁路为界限。《黑龙江志稿》卷四十,交涉志四、通商商埠,齐齐哈尔商埠,记载:“指定齐昂铁路经过路线作为界限,以路之南全作商埠,……”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黑龙江统计报告》明文划定商埠“以齐齐哈尔省城傍嫩江沿划定:东至齐昂铁路车站,南至恩公祠、西至嫩江沿、北至提法司署。”因此齐昂铁路车站为开商埠重要坐标。 齐齐哈尔开商埠,以齐昂铁路南全作商埠。最南端以恩公祠为界,恩公祠位于群英楼百货商店路北的东南角,1993年拆掉建高层隆福大厦,恩公祠拆前的青砖泥瓦祠堂建筑曾是西为理发店、东为小铺食杂店。 齐齐哈尔开商埠的方向始终坚持西南方向,开始是西南五里许之船套子,后改西南三里许齐昂火车站。最初拟建商埠据《黑龙江志稿》卷四十《交涉志四》“通商商埠”记载:“光绪三十一年冬(1905年),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订立正约、附约,载明齐齐哈尔由中国自行开埠通商。三十二年,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勘择省城西南五里许之船套子、弯腰冈一带开作商埠,鸠工兴作。由西南江口斜开引河一道,依近西城,迂回贯注,建木桥以通行者。又塞旧河沟三处,于江沿修筑长堤一道,小堤二道,以御水患。又开水沟一道以水势。”所记为开商埠,1905年初始即以开工作为商埠的工程准备。其中所说的建木桥即为现在的劳动桥(迎宾桥)的前身,开引河一道,依近西城,即劳动桥以西连接嫩江的水面。所修的长堤即为葫芦头最长的嫩江大坝。齐昂铁路也始于葫芦头船套子弯腰冈。龙沙公园三号门向西的林荫道就是齐昂铁路路基,出龙沙公园向西仍有路基遗迹,蓝天宾馆和嫩江农场局门前在通往葫芦头(现嫩江公园)的柏油马路就是当年的齐昂铁路路基,原为公园外,不属龙沙公园范围。齐昂铁路起始由西向东,并不直接向东南,在三百间房一带开始折向东南,齐昂铁路向南路线在今齐昂公路的东1公里多的地方,仍有路基遗迹。蓝天宾馆通往嫩江公园的柏油马路仍高出正常路面许多,其南侧低洼处现为第一机床厂20世纪50年代建的职工住宅楼。这段路基和路基南侧建有齐昂铁路功能齐全的铁路设施。有简易车库2处、客车库1处、转盘2处、机车修理厂1处。 齐昂铁路与建商埠关系密切,齐昂火车站不能远离铁道、铁道以南全作商埠。 2、卜奎电灯厂引出的与齐昂火车站的相邻关系 齐齐哈尔第一座发电厂,即卜奎电灯厂于1909年建成发电,供当时巡抚衙门、兵营、商户、居民、齐昂铁路照明用电。电灯厂原址在市府路原芙蓉街路南电业文化宫西侧。电灯厂的选址主要原因是靠近齐昂铁路火车站。电灯厂和齐昂火车站之间,从北向南依次是被服厂、高等审判厅。1936年12月3日,从长春运来的2800千瓦机组试运行,一号锅炉突然爆炸,约20吨巨体飞出150米远,落在被服厂院内。幸好没有波及高等审判厅和齐昂火车站,但落点距火车站不足200米,落在了电灯厂和火车站的中间地带。据此可知其昂火车站距现在的电业文化宫和原电灯厂,间距只有300米。 3、高等审判厅和齐昂火车站相邻关系 高等审判厅在齐昂火车站路北,现为黑龙江省地质勘察设计院齐齐哈尔分院,原建筑为砖水泥结构两层洋房,一直由地质部门使用,2003年左右为建齐齐哈尔地质分院办公楼拆除,新楼仍为当时的高等审判厅的原址德被胡同。 4、齐昂小火车站南邻的“南满铁路会所” 齐昂小火车站南邻为日本人1906年建的“南满铁路会所”(今第一幼儿园原址),建在齐昂小火车站之前,中东铁路修建期间,日本人在这处会所内窥探情报。齐昂小火车站北邻铁道,南邻日本南满铁路会所,二机床厂为兵营。 5、齐昂小火车站的东邻坐标——塔公坟 塔公坟是塔尔岱将军墓,并有墓碑。塔公坟位于齐齐哈尔清代驻防城西南三里许,现青云路原三十四中小学南墙外。1987年秋原二轻局建筑公司施工在原三十四中南墙外一户人家的仓房下发现塔公坟,是文物管理站随机对该墓葬进行了清理。塔公坟为夫妻二人合葬墓,青砖白灰砌筑弧形券顶,有棺木头朝南脚朝北塔公居左其妻居右。塔公墓早期被盗,因此陪葬品荡然无存,唯有墓主的衣服尚存因同尸体共同腐朽而斑驳不堪。2008年又有人在原青云路三十四中附近发现龟趺,既是塔公坟墓碑的碑座,虽历经城市改造,塔公碑的碑座还没有离开青云路仍在塔公坟原址附近。塔公坟位于城西南三里许,实际在齐昂小火车站之东稍南,西距齐昂小火车站只有200米左右,齐昂小火车站往东、往南都不会超出塔公坟的位置,之一重要坐标是锁定齐昂小火车站位置的关键相邻要素。原青云路第三十四中学南墙外,即为塔公坟的位置与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相符。齐昂火车站为城东南三里许符合事实。 综上所述,齐昂小火车站铁道以南全作商埠,铁道西起船套子,西接商埠路(商埠路粮店、商埠路小学、商埠路邮局)、南邻日本南满铁路会所(今第一幼儿园)、东邻塔公坟(三十四中原址)、北邻高等审判厅(今地质大楼)、被服厂(今铝制品厂院内)、卜奎电灯厂(今电业文化宫西侧),根据周边关系的史料查证和考古调查的田野作业综合确定一百年前的齐昂铁路齐齐哈尔火车站,就是铝制品厂路南楼群里仍保存下来,现改为浴池的一层欧式建筑——齐昂铁路齐齐哈尔火车站原址,其东三十四中的“方文舜楼”原址为齐昂铁道公司。 保护城市的历史就是保护城市的生命 齐昂轻便铁路是黑龙江的第一条自办铁路,是齐齐哈尔的重要史迹,仅仅一百年的时间,就莫衷一是,不知所云。 齐齐哈尔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由于历史的原因保存在地面上的建筑不多,因此十分可贵。 百年齐昂铁路是齐齐哈尔这座城市的重要史迹,对于文物保护来说,齐昂铁路是一个大的遗址,有50多华里的铁路,有火车站、有铁道公司,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齐昂铁路还有部分路基仍存在,齐昂铁路的齐齐哈尔火车站原址还在。对齐昂小火车站原址的建筑保护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百年一中——齐齐哈尔人文传承的象征
        齐齐哈尔第一中学,原名黑龙江省城第一中学校。由于清末科举制的日渐衰落,1898年 7月29日(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一日)清帝命各省兴办中小学堂,培养人才。自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廷决定停止乡、会试和每年举行的生童科考,一切士子皆由学堂出身。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终于废止了。 1908年2月(光绪三十四年正月),黑龙江省城第一中学校成立,正值整个中国的社会变革时期,教师和学生均接受了思想变革的新思潮。1911年12月17日,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各学堂推选代表,组成国民联合会,开展争取独立的斗争。1919年5月4日,爆发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五四运动。 齐齐哈尔各校学生组成黑龙江学生联合会,响应五四运动。一中和师范学校学生组织集会、游行、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各校学生在龙沙公园集会、演讲,一中校长王宾章被当局记过处分并辞职。 黑龙江省学生联合会在省城齐齐哈尔散发图文并茂的文明爱国广告,通当局进行斗争。齐齐哈尔虽地处边远,爱国师生也在省城燃起了五四运动的烈火。 1925年5月30日,英、日在上海制造了五卅惨案。齐齐哈尔青年学生成立了沪案后援会,组织大型声援活动。1928年11月9日,齐齐哈尔第一中学700多人在校长于毅夫的支持下,为保护中东铁路的路权,在省城齐齐哈尔举行大游行,到日本领事馆前示威。1929年5月3日,黑龙江省第一中学学生卢肇鑫、丁鸿田、李逢德等为纪念济南五三惨案,与其他学校联系,以学生联合会的名义向各界发出致函,在龙沙公园为死难者蔡公时开追悼大会。校方迫于当局压力,对为首的学生给予记大过处分。一中学生反对学校对卢肇鑫等人的处分举行罢课。由于连续罢课,省城当局决定提前放假,将学生遣散。 黑龙江省第一中学成立伊始,就充满了朝气蓬勃的革命生机,不少师生投身革命,成为了革命先驱。 王复生,名濡廷,字涵万,化名甄海、振海等。他1896年生于云南省祥云县下川坝王家庄一个小乡村。1917年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跟随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学习了马列主义,1919年参加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29年与邓中夏、罗章龙等19人发起组织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加入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王复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成为革命先驱。 王复生从1922年起,除1926年夏至1927年秋在云南进行革命活动外,在党组织安排下在西北、东北等地区从事建立党的组织,宣传和组织抗日救亡活动,直到1936年在齐齐哈尔被日本侵略者杀害。 王复生以公开的教师、报社社长、总编辑的身份,积极从事宣传马列主义。组建党、团组织,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12月,王复生从哈尔滨来到齐齐哈尔,先到电报局,然后到《黑龙江民报》社兼任副刊编辑,秘密从市党的宣传活动。1929年夏因被敌人跟随,改去吉林五中教书,因该校革命活动遭到破坏,被迫返回齐齐哈尔任省立一中的国文教员,组织进步学生从事革命活动。 1931年江桥抗战爆发,王复生秘密活动在青年学生中间,积极动员青年学生集会宣传抗日,动员各界人士以抗日援马代表团的名义,到站地前线进行宣传和慰问活动。 江桥抗战失利后,王复生按照党的部署去黑河与苏联联系筹集抗日义勇军所需的供给。义勇军围攻省城齐齐哈尔失败后,王复生徒步返回齐齐哈尔。1934年底由于抗日斗争的需要,出任《黑龙江民报》社社长,离开了黑龙江省立第一中学。1934年12月3日,黑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高中第二级全体学生,依依不舍地欢送王复生荣升民报社社长并合影留念。 一中学生欢送王复生 《黑龙江民报》是齐齐哈尔沦陷后唯一的一份中文报纸。王复生同副刊编辑金剑啸把这份报纸变成了宣传抗日和传播革命火种的阵地,用笔杆作刀枪同敌人展开斗争。在利用这份报纸进行反满抗日的同时,进一步联系齐齐哈尔的中共党员,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的主张,扩大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王复生利用报纸的社会影响,在教育界、新闻界、铁路员工中组织进步力量,创办剧社,演出具有爱国和民主思想的剧目,在群众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王复生等人利用《黑龙江民报》为阵地进行的革命活动,引起了日伪当局的恐慌和警觉。日伪警务机关认定在齐齐哈尔中国教员和学生中,有共产党的组织,这些人与黑龙江民报社有直接关系,王复生是其中的首要人物。 日伪当局以全面整顿社会治安为借口,1936年6月13日,突然同时包围了黑龙江民报社和有关学校。这次大逮捕共抓了90多人。王复生等人被捕,历史上称为六一三时间。反动当局参保地对他们施以各种酷刑,但他们始终保守着党的机密,恪守着宁死不屈的共产党员的信念。 1936年8月15日,王复生、金剑啸、麻秉钧、阎达生、王柱华等5人被押解到齐齐哈尔北门外白塔附近执行死刑。临刑前烈士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王复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英勇就义。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喋血嫩江大地,谱写了一首悲壮的诗篇。 斗转星移,天地轮回。一百年的时间,一中哺育了无数的嫩江儿女。一百年的时间,一中造就了无数的栋梁之材。 一中的前身称为联合中学,其校歌称为《齐市联中校歌》,创作于齐齐哈尔解放的1946年。 齐市联中校歌由一中语文教师荀弃疾先生作词,我国著名音乐家李尼谱曲。一中校歌当时响遍嫩江大地,在东北解放区广为流传。一中师生在当时的革命活动中,把校歌当作革命歌曲演唱。现在知道这首校歌、会唱这首校歌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年龄最小的也已经七八十岁了。 让我们打开记忆的窗子,拂去历史的尘埃,重新抄录一遍这首催人奋进的校歌。这首歌唱出了人民获得解放的心声和人民当家做主人的骄傲,同时也用艺术的形式反映了一中师生和齐齐哈尔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咏唱这首激荡回肠的校歌,使我们更加怀念校歌的词曲作者荀弃疾、李尼。 李尼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在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影响下,以音乐为武器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在延安参加革命。1946年春由延安来到齐齐哈尔开展革命文艺工作,指挥演出了《黄河大合唱》。1946年夏天参加了筹建联中的工作,创作了联中校歌。他一面当教师,一面从事音乐创作和演出。他以革命音乐为天职勤奋工作,仅在解放战争三年多的时间里,就创作出各种题材、多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一百余首。在齐齐哈尔工作期间,他怀着对齐齐哈尔和嫩江两岸人民的深厚感情,创作了《嫩江大合唱》、《万岁,齐齐哈尔!》、《说唱石老太太》、《联合中学校歌》,为齐齐哈尔人民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他在19471948年担任齐齐哈尔市文工团团长期间,为培养音乐和戏剧人才,壮大文艺队伍呕心沥血,为齐齐哈尔的文艺繁荣播下了种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尼后来担任中央民族歌舞团指挥、副团长,十年动乱期间备受摧残。1977年以后他不顾疾病亲自创作了合唱《听,总理的歌声》、《祖国颂》并参加了演出。1985年4月28日李尼先生逝世,在北京的原联合中学师生为这位倍受人们敬仰的音乐家献上了一副挽联: 引黄河曲谱嫩水谣用革命新声开拓北国文艺园地群芳茁茁 操教师职组文工团以革命理想培育龙沙青年学子桃李辉辉 为联合中学校歌谱曲的人民音乐家李尼先生走了,我们重新提起校歌作为永久的纪念。李尼先生,我们虽从未谋面,但是我们对他充满敬仰。 校歌的词作者、一中语文老师荀弃疾先生,我们曾见到过,一位十分平凡的老人。1978年前后,荀老师家住在后杨家窑一个大草房北开门的一间后暖阁。知道荀老师是因为他的名字同宋代大诗人辛弃疾的名字相仿,所以印象很深。一个普通的老头儿,1.70米左右的个头儿,清瘦的面孔,来去匆匆,我们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因为他太普通了。另外的记忆不太平常,应为他的夫人是一位俄罗斯的老太太。 今天我们旧事重提,想起了校歌,也想起了荀弃疾先生。当年意气风发,激扬文字的一中语文老师,荀老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高大起来,感谢荀老为一中写出了激越高昂的校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齐齐哈尔第一中学已经走过了一百个春秋,这一百年正是中国沧桑巨变的一百年,齐齐哈尔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百年来,一中经历了由初创到成长壮大的过程,无数人为此付出了汗水和辛劳。如今的一中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结出了累累硕果,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名校。 一中校歌是一首不朽的歌、一首催人奋进的歌、一首充满阳光和朝气的歌。
民国初年地方行政机关的业务考核
        民国初年,齐齐哈尔为黑龙江省领导机关驻地,龙江道道为地方官制之一,当时黑龙江省设龙江、绥兰、黑河三道,道的行政长官为道尹,龙江道辖龙江等十一县、龙江县地方政府亦均驻在齐齐哈尔。道、县的职掌都与齐齐哈尔有关,其时龙江道曾制定简明考核纲要分发各县。主要内容是: 司法 民、刑事件,每月要审结一半以上;上月未结者,下月一律清结;监狱及看守所不得虐待人犯;不得监押无辜。 缉捕 命、盗案件,要在案发十日内缉获案犯半数以上重大案件不在此限;捕获案犯,要在月内审结。半年之内,境内不发生命、盗重案;缉捕案犯时不得累及无辜。 烟赌 每月都能拿获多起烟此指吸食鸦片烟者赌事;能够禁绝烟赌;下属没有烟赌嗜好;巡警等没有包庇烟赌情事。 教育 各校教职员的品学优异,而且能够热心教育;教育事业有所发展;私塾得到陆续改良;学田的开垦能够比上年有成倍增加;各校老师能注意精神教育,学生学习成绩确有提高。 警察 户籍管理没有差错;多数警兵能够识字,而且有警务知识;地方盗窃案件日渐减少; 办理保卫团确有能力,而且能够补充警力的不足;办理水上巡警使盗匪不敢窜扰。 实业 开垦荒地,每年达到五万垧以上;已放的街基,第一年能利用十分之三,第二年达到十分之六,第三年要全部利用;整顿农业、渔业、工业、商业,能够增加产品;招商引资开发矿产,确实收到效益;划出的地段培育森林,种植果树确有成效。 交通 街市道路修理得平坦整齐;四乡通衢,叠桥修道,通行无阻;修筑堤坝,挖掘成壕确有成效。 财务 输征收解缴事项,符合章程,迅速无误;没有违例苛罚;凡是以前漏税杂款悉能全数归公;筹收地方款项,均经详细申请核准备案,并无隐匿不报情形。 以上八项是根据当年地方紧切实行之处提出的。道尹公署要据此不时分期派员调查。还要求各县对所有办过各项事务,必须随时具报,以凭考核。 总的看来,这个纲要虽受时代局限,不具备政治思想内容,但在八十多年前的政府机关能够制定这样比较具体的文件,而且对一些事项都提出了量的指标,并对政务方面有严格要求,是很不易的。取精去粕,对法治建设、两风建设,不失为足资参考的历史资料。 谭彦翘
共 24 条信息   首页    1 / 6   尾页  跳转到
主办:齐齐哈尔市档案馆
(市委史志研究室)
版权所有:齐齐哈尔市档案馆 (市委史志研究室)
联系邮箱:791447437@qq.com 办公室电话:0452-2796403
备案编号: 黑ICP备06007328号-2 黑公网安备23020302000019
网站标识码:2302000019 网站地图